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理论和计算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除了聚焦基础前沿问题,扎根中关村科研攻关外,物理所积极响应国家科技战略布局,投入北京科创中心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和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建设。
目前物理所设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科研流动站,现面向海内外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有志青年加盟。
一、招聘需求
全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随时接受申请并组织评审,择优录用。
合作导师简介、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介绍:https://edu.iphy.ac.cn/list_teacher.php?id=3285
二、工作地点
物理所博士后工作地点设在北京市中关村本部和怀柔园区。同时,物理所还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地点分别在广东东莞和江苏溧阳。
怀柔园区“一装置,两平台”情况介绍: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介绍:https://secuf.iphy.ac.cn/
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介绍:http://hrgc.iphy.ac.cn/cce.html
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介绍:http://hrgc.iphy.ac.cn/cmgi.html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介绍:https://www.sslab.org.cn/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介绍:http://www.ioply.cn/
三、基本条件
1.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
2.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
3.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不兼职挂职;
4.具有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的科研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研究工作,学术作风端正、严谨。
5.申请人如果承担过重要研究项目,或在项目研究中发挥比较重要作用,或其研究成果有一定影响力,则予以优先考虑。
四、在站待遇
1.年薪最高标准:中关村40万,怀柔40万,其中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物理所相关支持项目入选者年薪最高标准可到45万;东莞51万,溧阳35万。
2.提供博士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进站后可申请博士后公寓。
3.依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和物理所相关规定,可办理子女入园入学、升学,出站落户北京等手续。
4.鼓励申请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及科学基金(“博新计划”、“国资计划”BC档、特别资助、面上资助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5.符合条件者可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两年共资助经费60万。
6.物理所设立“明理博士后”、“优秀博士后奖”等项目和奖励激励优秀博士后,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博士后交流。
五、发展前景
在站期间学术成果优异者出站后可推荐留所工作,可同时申请中国科学院人才引进计划。
目前出站的博士后约70%就职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部分博士后入职直接被聘用到高级职称岗位。
物理所部分导师2025年博士后招收需求
序号 |
合作导师 |
部门 |
拟合作方向 |
拟招收人数 |
工作地点 |
备注 |
1 |
金魁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微波器件设计、约瑟夫森结测量与建模分析、微加工工艺 |
6 |
中关村,怀柔,东莞 |
|
2 |
陈其宏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高温超导薄膜的调控和定量化规律探索 |
1 |
中关村 |
|
3 |
董晓莉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铁基超导研究 |
2 |
中关村 |
有宏观物性或磁力显微镜研究基础者优先。 |
4 |
周兴江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超导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超导机理研究 |
2 |
中关村 |
|
5 |
李世亮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超导和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生长、基础物性和中子散射研究 |
1 |
中关村 |
|
6 |
陈根富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型超导等量子材料的探索及其新奇量子效应的研究 |
2 |
中关村 |
|
7 |
任治安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探索 |
2 |
中关村 |
|
8 |
李洋沐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凝聚态实验(超导、量子磁性、拓扑) |
1 |
中关村 |
研究团队招收凝聚态实验(超导、量子磁性、拓扑)方向博士后。 研究团队主要运用电热输运、散射谱学、金刚石氮空位谱学、材料合成、微纳加工等手段,聚焦于超导、量子磁性、拓扑等凝聚态物理体系中存在的重大科学与应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与化学、材料、AI图像算法等学科的前沿交叉。近期在超导、量子磁性、拓扑等方向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研究工作发表于Nature及子刊、Science子刊、PRL/PRX等刊物,并被国内外多家科学新闻媒体报导。团队科研经费充足,与国际研究团队有良好长期合作关系。 网页: https://sites.google.com/view/li-qcrystal-group/research https://iop.cas.cn/rcjy/tpyjy/?id=4559;https://combi-film.iphy.ac.cn/ 联系方式:yangmuli@iphy.ac.cn 近期研究方向: 1.利用金刚石氮空位、散射谱学等研究超导、量子磁性、拓扑材料的跨尺度与多维度特异物性; 2.利用微纳加工制备超导、量子磁性、拓扑原型器件,研究重大科学与应用问题; 3.结合AI算法,利用大数据方法分析图像数据。 岗位要求: 1.物理、化学、材料等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相关凝聚态实验背景者优先,具有扎实的凝聚态理论基础或者算法编程背景者优先。 3.具有独立完成课题工作的能力,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4.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的科研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研究工作,学术作风端正、严谨。 5.年龄不超过35岁,身心健康。 在站待遇: 1.年薪30-40万,提供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约为14-18万/年;入站后可申请博士后公寓。享有物理所职工相应的其它福利待遇如子女入托等。 2.在站期间学术成果优异者出站后可推荐留所工作。 3.鼓励申请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及科学基金(“博新计划”、特别资助、面上资助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院所两级两年内共同资助经费80(院匹配60+所匹配20)万。物理所设立“高薪博士后”、“优秀博士后奖”等项目奖励激励优秀博士后,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博士后之间充分交流。 |
9 |
许兵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关联量子材料的红外光谱学研究 |
1 |
中关村 |
|
10 |
朱志海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利用薄膜制备和共振X射线散射研究量子材料 |
1 |
中关村 |
|
11 |
罗会仟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子散射及μSR研究 |
1 |
中关村 |
负责磁性量子材料的中子衍射、非弹性中子散射和μSR研究。 1.具有材料/物理/化学等理工科专业的博士学位; 2.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获得博士学位时间在3年内; 3.具有粉末和单晶中子衍射、飞行时间非弹性中子散射、μSR实验和数据分析经验的申请者优先; 4.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精神、工作勤奋、责任心强、认真细心; 5.具有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强的申请者优先。 |
12 |
于国强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自旋电子学 |
2 |
中关村 |
有自旋电子学相关课题研究经验者优先。 |
13 |
陈允忠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稀土磁性材料;磁性薄膜;氧化物薄膜与异质结 |
2 |
中关村 |
|
14 |
张颖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自旋有序拓扑磁畴新物态和物性研究 |
2 |
中关村,东莞 |
|
15 |
沈瑶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量子磁性材料的中子和X射线散射研究 |
2 |
中关村 |
|
16 |
龙有文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 |
2 |
中关村 |
具有物理、材料、或化学类研究背景,勤奋上进,团队意识强,主要从事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研究工作。 |
17 |
刘恩克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磁性拓扑新材料、器件及其电/热输运研究 |
2 |
中关村 |
|
18 |
郭建东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量子材料低维结构设计制备;固体元激发表面谱学分析 |
2 |
中关村 |
|
19 |
朱学涛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表面物理、元激发探测 |
2 |
中关村 |
|
20 |
孟胜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量子动力学,非平衡物态,材料设计 |
3 |
中关村,怀柔,东莞 |
|
21 |
张坚地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关联材料界面物理 |
2 |
中关村 |
|
22 |
白雪冬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原位电镜物理实验、材料电子显微学 |
2 |
中关村 |
|
23 |
王立芬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水相变微观机制 |
1 |
中关村 |
|
24 |
鲁年鹏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氧化物离子调控及新奇物性探索 |
2 |
中关村 |
|
25 |
刘笑然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复杂氧化物薄膜 激光脉冲沉积 分子束外延 |
1 |
中关村 |
利用PLD或MBE生长新型低维量子材料薄膜与异质界面,并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物性探究及性能调控。具有PLD或MBE薄膜生长与表征、超高真空仪器搭建、同步辐射光源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候选人优先考虑。 |
26 |
王炜华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金属-有机配合物体系的磁性研究 |
1 |
中关村 |
利用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测量表面原子磁性,有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使用经验,有扫描隧道谱测量经验者优先 |
27 |
陈岚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表面物理、二维材料物理 |
1 |
中关村 |
|
28 |
赵继民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量子材料的超快光谱,tr-ARPES,UED |
2 |
中关村,东莞 |
|
29 |
章一奇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界面分子纳米科学:新型分子材料人工制备与物性表征 |
1 |
中关村 |
|
30 |
金奎娟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低维氧化物的铁磁、铁电、光电及二阶非线性光学研究 |
1 |
中关村 |
|
31 |
王灿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铁电薄膜 |
1 |
中关村 |
|
32 |
葛琛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面向神经形态计算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
1 |
中关村 |
|
33 |
郭尔佳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薄膜物理和界面新奇效应 |
2 |
中关村 |
|
34 |
李运良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纳米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动力学的高时空分辨光谱学研究 |
1 |
中关村 |
常年有效 |
35 |
陈佳宁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太赫兹光学,近场光学,时间分辨光学 |
2 |
中关村 |
|
36 |
张喆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激光聚变 |
4 |
中关村 |
|
37 |
廖国前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强场太赫兹超快光谱和超快动力学,激光等离子体模拟 |
2 |
中关村 |
|
38 |
李玉同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1.强太赫兹和凝聚态、生物等体系相互作用;2.激光核聚变理论和实验3.强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 |
3 |
中关村 |
|
39 |
常国庆 |
光物理重点实验室 |
超快激光或者生医光子学 |
3 |
中关村,东莞,溧阳 |
|
40 |
张鹏举 |
超快物质科学中心 |
关联电子材料的阿秒电子动力学实验,液体阿秒瞬态吸收光谱 |
2 |
中关村,怀柔,东莞 |
|
41 |
汪卫华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非晶材料与物理 |
2 |
中关村,东莞 |
|
42 |
程金光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超高压材料合成与物性表征 |
1 |
中关村 |
|
43 |
孙建平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高压物性测量与结构表征 |
1 |
中关村 |
|
44 |
张成龙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拓扑量子材料低温输运 |
2 |
中关村 |
有微加工,低温背景优先 |
45 |
谌志国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高压下关联电子体系的光谱研究 |
2 |
中关村 |
优先考虑有高压下凝聚态物性研究经验的申请人 |
46 |
孙保安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非晶合金新材料及其应用开发 |
1 |
东莞 |
|
47 |
俞理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非传统超导体缪子自旋共振谱学及相关谱学研究 |
1 |
中关村 |
|
48 |
孔盼盼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
超高压新物态和新奇量子演生现象 |
1 |
中关村 |
具有高压物理背景,且熟悉金刚石压砧技术的博士生优先考虑 |
49 |
高鸿钧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未来信息与器件物理 |
2 |
中关村 |
|
50 |
张建军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半导体材料外延,光电子器件,低温电学测量 |
4 |
中关村,东莞 |
|
51 |
杜世萱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新兴量子材料结构物性调控;机器学习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
2 |
中关村 |
|
52 |
杨海涛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低维关联电子材料及其物理 |
1 |
中关村 |
|
53 |
杜罗军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非线性霍尔、非线性光学 |
2 |
中关村 |
|
54 |
杨威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低温量子输运,超导微波腔电子学 |
2 |
中关村,东莞 |
|
55 |
许杨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低维量子输运,摩尔体系,二维半导体光学 |
1 |
中关村 |
|
56 |
魏红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纳米光子学、等离激元光子学 |
1 |
中关村 |
有二维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研究背景者优先 |
57 |
刘宝利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纳米光电器件 |
1 |
中关村 |
要求:有一项即可 1、半导体物理背景 2、光子晶体能带结构仿真 3、熟悉光谱测量 |
58 |
郇庆 |
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扫描探针成像、低温物理、精密电子 |
3 |
中关村,怀柔 |
|
59 |
向涛,廖海军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多体量子理论 |
2 |
中关村 |
|
60 |
陈澍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量子相变理论,开放量子系统中的多体问题 |
2 |
中关村 |
|
61 |
胡海平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非平衡量子系统(包括开放量子系统)中的新奇物态和动力学现象 |
1 |
中关村 |
|
62 |
崔晓玲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冷原子物理 |
2 |
中关村 |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租房补贴 |
63 |
王磊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机器学习和量子多体计算 |
1 |
中关村 |
|
64 |
刘邦贵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二维材料/半导体结构中面向二维电子系统的第一原理计算研究 |
1 |
中关村 |
|
65 |
王建涛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磁性或铁电材料在外场作用下的多卡效应理论计算研究 |
1 |
中关村 |
能够熟练使用VASP及有关软件,在磁性或铁电材料的构效(结构与物性)研究方向受过良好训练。从事过多铁体系耦合卡效应理论研究者优先 |
66 |
万源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凝聚态理论(强关联电子系统与超快动力学) |
2 |
中关村 |
|
67 |
任新国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 |
2 |
中关村,怀柔 |
|
68 |
周端陆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 |
1 |
中关村 |
|
69 |
李自翔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凝聚态理论与计算 |
1 |
中关村 |
|
70 |
周毅 |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 |
凝聚态理论 |
1 |
中关村 |
|
71 |
范桁 |
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 |
超导量子计算 |
1 |
中关村 |
|
72 |
屈凡明 |
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 |
拓扑量子器件和拓扑量子计算 |
1 |
中关村 |
|
73 |
刘刚钦 |
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 |
量子计算、量子传感 |
2 |
中关村 |
主要进行基于金刚石氮空位中心的自旋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实验研究,有低温或高压方面研究经历优先考虑。导师介绍见:http://edu.iphy.ac.cn/moreintro.php?id=1252 |
74 |
张玉祥 |
量子计算研究中心 |
量子光学、量子信息 |
3 |
中关村 |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但不限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超导量子线路,量子纠错码与量子纠缠。也欢迎来自其他研究领域的优秀申请者。 |
75 |
陈立泉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1)固体电解质和全固态锂电池研究;2)纳米离子学 |
5 |
怀柔 |
|
76 |
李泓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高容量正极、负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隔膜等锂电池关键材料;电池材料、电芯、模组等工程工艺技术开发;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中的构效关系,热力学与动力学,全寿命周期失效机理和安全性研究 |
5 |
怀柔 |
|
77 |
胡勇胜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钠离子电池 |
6 |
中关村,怀柔,溧阳 |
|
78 |
黄学杰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全固态电池 |
3 |
怀柔 |
|
79 |
肖睿娟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电池材料高通量计算模拟,材料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 |
2 |
中关村,怀柔 |
|
80 |
孟庆波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
2 |
中关村,怀柔 |
|
81 |
李冬梅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
2 |
中关村,怀柔 |
|
82 |
罗艳红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
2 |
中关村,怀柔 |
|
83 |
石将建 |
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
2 |
中关村,怀柔 |
|
84 |
李玉涛 |
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 |
固态电解质与全固态电池界面优化;能源关键材料设计 |
3 |
怀柔 |
欢迎化学、材料和物理背景的学生联系我。 |
85 |
陈小龙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宽禁带半导体、晶体生长 |
1 |
中关村 |
|
86 |
王刚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拓扑晶体生长与物性 |
1 |
中关村 |
|
87 |
应天平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高压测量或二维材料 |
1 |
中关村,怀柔 |
|
88 |
李建奇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超快电子显微学研究 |
2 |
怀柔,东莞 |
|
89 |
张庆华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先进功能材料的原位球差电镜研究 |
2 |
中关村,怀柔 |
|
90 |
陈震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开发和应用 |
2 |
中关村 |
有强的编程能力或透射电镜实验能力者优先考虑 |
91 |
郭丽伟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大尺寸AlN晶体生长技术 |
1 |
中关村,怀柔 |
|
92 |
金士锋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晶体衍射数据库及铁电新材料 |
1 |
中关村 |
有编程经验或铁电材料合成、表征经验者优先。 |
93 |
刘华平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单一手性碳纳米管分离制备、性质探测及功能器件研制 |
1 |
中关村 |
|
94 |
张霄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1.电催化领域(OER、HER等),2.碳纳米材料领域 |
2 |
中关村 |
欢迎有电催化or碳纳米材料or膜分离背景的学者联系我 |
95 |
魏小均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材料物理与化学、凝聚态物理 |
1 |
中关村 |
|
96 |
王雪锋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 |
锂电池界面表征与调控 |
2 |
中关村,溧阳 |
|
97 |
李明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分子与细胞的物理生物学 |
2 |
中关村,东莞 |
|
98 |
陆颖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单分子与单细胞生物物理 |
2 |
中关村 |
|
99 |
王玉梅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高分辨冷冻电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1 |
中关村 |
|
100 |
翁羽翔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1.光合膜蛋白动态结构研究;2.光催化半导体激化子超快光谱学研究 |
2 |
中关村 |
|
101 |
彭毅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细菌、细胞和微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以及对力学信号的响应 |
2 |
中关村 |
面向具有物理、生物、材料等背景的理工科博士。以实验为主。 |
102 |
陈科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软物质物理 |
1 |
中关村 |
|
103 |
姚湲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电子显微学 |
3 |
中关村 |
|
104 |
姜道华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生物物理 |
2 |
中关村 |
|
105 |
朱洪涛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2 |
中关村 |
|
106 |
张文禄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和模拟 |
4 |
中关村 |
等离子物理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具有的坚实数理基础。 |
107 |
陈海龙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超快光谱学 |
2 |
中关村 |
具有超快光谱学研究背景 |
108 |
焦放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生物材料界面自组装 |
1 |
中关村 |
欢迎对有机、无机或生物分子在界面组装形成晶体或高级结构感兴趣的同学联系!待遇优厚!有无机或有机晶体结晶及结构解析经验者优先! |
109 |
李迪 |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生物学应用 |
3 |
中关村 |
优先专业方向:1、光学或光学工程等相关背景;熟悉光学、有完整搭建光学系统经验者优先。2、图像算法、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相关背景;具备Labview、Matlab、Python等计算机编程或人工智能图像算法经验者优先。3、细胞生物学或发育生物学背景:有荧光成像经验者优先。 |
110 |
索鎏敏 |
怀柔研究部 |
水系储能电池,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 |
5 |
中关村,怀柔,溧阳 |
|
111 |
邓震 |
怀柔研究部 |
III-V族半导体材料生长与器件制作 |
2 |
中关村/怀柔 |
|
112 |
石友国 |
怀柔研究部 |
新型量子材料探索 |
1 |
怀柔 |
物理、材料或化学博士毕业的学生都可 |
113 |
孙亮 |
怀柔研究部 |
超导材料微波特性研究及器件应用 |
2 |
怀柔 |
|
114 |
赵怀周 |
怀柔研究部 |
热电材料科学与技术 |
2 |
怀柔 |
|
115 |
鲁振 |
怀柔研究部 |
新型非晶合金材料体系开发 |
1 |
怀柔 |
|
116 |
王志俊 |
怀柔研究部 |
第一性原理计算、磁性关联电子和拓扑超导研究 |
2 |
中关村,怀柔 |
|
117 |
吴泉生 |
怀柔研究部 |
第一性原理高通量计算和机器学习、拓扑材料输运性质研究 |
2 |
中关村,怀柔 |
|
118 |
孙培杰 |
怀柔研究部 |
量子材料中的热物性 |
2 |
怀柔 |
|
119 |
周睿 |
怀柔研究部 |
非常规超导、高温超导 |
1 |
怀柔 |
|
120 |
岑诚 |
怀柔研究部 |
量子材料界面上的光物质相互作用与近场探测/调控 |
2 |
怀柔 |
需要的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近场光学技术(SNOM);2.基于超快激光的成像和谱学方法;3.纳米光、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备;4.基于点缺陷色心的测量技术;5.低温强磁场光学技术; |
121 |
程智刚 |
怀柔研究部 |
极低温物理实验研究 |
2 |
中关村,怀柔 |
|
122 |
于晓辉 |
怀柔研究部 |
高压物理 |
1 |
怀柔 |
|
123 |
王铂森 |
怀柔研究部 |
高压下量子临界和新奇物理效应 |
1 |
怀柔 |
依托物理所怀柔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探索物理压力/磁场驱动的量子临界行为和新物理现象,发展多重极限下微观物性测试技术。 |
124 |
方少波 |
怀柔研究部 |
超快光源,超快动力学,多光子成像,先进激光制备加工和检测诊断 |
4 |
中关村,怀柔,东莞 |
|
125 |
滕浩 |
怀柔研究部 |
阿秒激光与超快现象 |
2 |
怀柔 |
|
126 |
刘广同 |
怀柔研究部 |
新型量子材料中拓扑超导态的构筑与调控 |
1 |
中关村,怀柔 |
|
127 |
沈洁 |
怀柔研究部 |
量子器件输运和调控 |
1 |
中关村,怀柔 |
|
128 |
禹习谦 |
怀柔研究部 |
1)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设计;2)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先进表征;3)锂电池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电池材料和电芯的系列先进表征方法,电池安全性、可靠性研究;4)电池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力热电化耦合模拟仿真 |
5 |
怀柔 |
|
129 |
HirokiIkegami |
怀柔研究部 |
Ultra-low temperature physics;Quantum liquid;Unconventional/topological materials |
2 |
怀柔 |
|
130 |
刘永昌 |
怀柔研究部 |
磁性材料与自旋电子学 |
1 |
怀柔 |
|
131 |
杨槐馨 |
学术服务部 |
1)透射电镜功能材料微结构表征2)量子材料超快动力学研究 |
2 |
中关村,怀柔 |
|
132 |
李明飞 |
应用物理中心 |
计算成像 |
1 |
怀柔 |
|
133 |
蔡建旺 |
应用物理中心 |
基于软磁薄膜的常温与高温全固态弱磁探测技术 |
1 |
中关村 |
|
134 |
李贝贝 |
应用物理中心 |
微腔光子学 |
1 |
中关村 |
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光学的基础,尤其是具有微腔光学方向(微腔精密测量,光力学等)的研究基础的博士生优先考虑。 |
135 |
李永庆 |
应用物理中心 |
低维量子输运 |
1 |
中关村 |
|
136 |
陆兴华 |
应用物理中心 |
(1)扫描探针原子制造;(2)超快激光耦合STM;(3)纳米孔测序 |
2 |
中关村,东莞 |
面向重大应用背景的基础物理研究;要求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
137 |
李国栋 |
应用物理中心 |
新型固态制冷材料及器件 |
1 |
中关村,怀柔 |
依托应用物理中心,面向先进电子器件的应用需求,开展前沿微电子系统制冷技术及相关材料物性和器件构筑的研究工作,工资待遇优厚,具有物理、材料、或电子工程背景且勤奋上进具有较强团队意识者优先考虑。 |
138 |
曹乘榕 |
长三角研究部 |
先进金属材料应用与产业技术研发 |
2 |
溧阳 |
|
139 |
吴凡 |
长三角研究部 |
全固态电池 |
3 |
溧阳 |
|
140 |
马秀良 |
珠三角研究部 |
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学及其应用 |
3 |
东莞 |
|
141 |
叶蓬 |
珠三角研究部 |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的产生和应用 |
2 |
怀柔,东莞 |
合作研究方向 (1)基于气体介质的高次谐波和阿秒光源 (2)基于固体和液体介质的强场相互作用,高次谐波产生 (3)基本泵浦探测方案的高次谐波光谱学,超快电子动力学探测 (4)时空调制的超宽脉冲的线性和非线性传播 |
142 |
贾海强 |
珠三角研究部 |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 |
3 |
东莞 |
|
143 |
杜小龙 |
珠三角研究部 |
n型高效晶硅电池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应用 |
2 |
东莞 |
|
144 |
曹永革 |
珠三角研究部 |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 |
2 |
东莞 |
|
145 |
赵金奎 |
珠三角研究部 |
金属离子电池 |
3 |
东莞 |
|
146 |
汪非凡 |
珠三角研究部 |
固体超快与非线性光谱 |
1 |
东莞,怀柔 |
要求具有固体超快光谱、非线性光学经验,优先考虑有少周期脉冲产生与表征、强关联/多铁材料研究背景者。 |
147 |
王芳卫 |
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 |
拓扑磁性材料的中子散射实验研究 |
1 |
中关村,东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