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定 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申 报 条 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详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福 利 保 障
近年来,北京大学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模式和可预期的薪酬增长机制,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
1、聘任职位:项目入选者可受聘为北京大学教研系列职位;
2、科研经费:提供200-8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配套),为教研系列人员从事高水平研究创造条件;
3、薪酬待遇:教研系列职位采用基本年薪制,其薪酬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本年薪——根据学校聘任职位,由学校提供相应档次的基本年薪;
人才津贴——获得博雅青年学者聘任,由学校提供相应档次的人才津贴;
院系绩效——根据学科竞争力和年度预算情况,由院系自主统筹分配;
科研绩效——个人根据承担的科研项目,可获得相应科研绩效奖励。
4、学术支持:提供工作办公空间等良好的学术支持条件,教研系列人员均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可独立组建包括研究生、博士后和专职研究人员的学术团队;
5、住房待遇:提供教师公寓、特别房租补贴等良好的生活支持条件;
6、医疗保障:提供附属医院高水准的优质医疗服务保障;
7、其他支持:提供附幼、附小和附中等优质稀缺教育资源。
申 报 时 间
系统开放时间:2023年1月15日
系统关闭时间:2023年3月15日
线上申请网址:https://grants.nsfc.gov.cn/
联 系 我 们
有意向依托我校申请者,可将简历发送至相关院系联系邮箱,同时可准备身份证明材料、成果证明材料等。我们将及时与您联系,帮助您全面了解有关申报信息,为您提供咨询服务。
联系部门 | 人事部 |
联系人 | 李老师 |
联系电话 | 86-10-62757471 |
联系邮箱 | liyue2017@pku.edu.cn |
相关院系联系方式:
院系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数学科学学院 | 杨老师 | 86-10-62751800 | yangy@math.pku.edu.cn |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 游老师 | 86-10-62744122 | youyuhua@math.pku.edu.cn |
物理学院(含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 宣老师 | 86-10-62758139 | myxuan@pku.edu.cn |
孙老师 | 86-10-62768786 | yisun@pku.edu.cn | |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 姚老师 | 86-10-62756692 | yaojie@pku.edu.cn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贠老师 | 86-10-62751714 | yunl@pku.edu.cn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老师 | 86-10-62755843 | gsmjobs@pku.edu.cn |
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 刘老师 | 86-10-62767408 | liuzixin@pku.edu.cn |
现代农学院 | 万老师 | 86-10-62748952 | stellawan@pku.edu.cn |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 李老师冯老师 | 86-10-62759711 86-10-62767397 |
ninglee@pku.edu.cn fenghuimin@pku.edu.cn |
城市与环境学院(含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 于老师 | 86-10-62751171 | yujx@urban.pku.edu.cn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含能源研究院、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 | 夏老师 刘老师 林老师 |
86-10-62751151 86-10-62755216 86-10-62750059 |
dkdwb@pku.edu.cn kouqi.liu@pku.edu.cn juanlin@pku.edu.cn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含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 | 李老师 | 86-10-62751830 | fangminli@pku.edu.cn |
电子学院(含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 | 韩老师 | 86-10-62765792 | hanxuewei@pku.edu.cn |
集成电路学院 | 涂老师 | 86-10-62765502 | gjchr@pku.edu.cn |
计算机学院(含前沿计算研究中心) | 孙老师 | 86-10-62751894 | sunxk@pku.edu.cn |
智能学院 | 吴老师 | 86-10-62757549 | wuguijing@pku.edu.cn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张老师 | 86-10-62755898 | bbz@pku.edu.cn |
王选计算机研究所 | 戴老师 | 86-10-82529521 | daiyongning@pku.edu.cn |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蓝老师 | 86-10-62754993 | lanzf@pku.edu.cn |
工学院 | 赵老师 | 86-10-62753257 | zhaonicoe@pku.edu.cn |
海洋研究院 | 王老师 | 86-10-62752344 | wangyuxia@pku.edu.cn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占老师 | 86-10-62754097 | zhanziyu@pku.edu.cn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刘老师 | 86-10-62753236 | gmsehr@pku.edu.cn |
未来技术学院 | 王老师 | 86-10-62760308 | wxxia@pku.edu.cn |
经济学院 | 常老师 | 86-10-62754065 | chying@pku.edu.cn |
光华管理学院(含社会研究中心) | 齐老师 | 86-10-62747180 | qijr@gsm.pku.edu.cn |
人口研究所 | 胡老师 | 86-10-62751974 | hch@pku.edu.cn |
国家发展研究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含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 行老师 | 86-10-62751475 | gyxing@nsd.pku.edu.cn |
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 | 姜老师 | 86-10-62757318 | yfjiang@nsd.pku.edu.cn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颜老师 | 86-10-62767117 | yanshuang@pku.edu.cn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徐老师 | 86-10-62751601 | gzhwxps@pku.edu.cn |
历史学系 | 秦老师 | 86-10-62757447 | hisrenshi@pku.edu.cn |
考古文博学院 | 施老师 | 86-10-62757451 | gkgbgs@pku.edu.cn |
哲学系(宗教学系) | 段老师 | 86-10-62755468 | zhexuexi@pku.edu.cn |
外国语学院 | 张老师 | 86-10-62751572 | gwyrsh@pku.edu.cn |
艺术学院 | 李老师 | 86-10-62753176 | litt@pku.edu.cn |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 詹老师 | 86-10-62756341 | dwhy@pku.edu.cn |
歌剧研究院 | 郑老师 | 86-10-58876790 | zjhtina@126.com |
国际关系学院 | 田老师 | 86-10-62751637 | tiantianye@pku.edu.cn |
法学院 | 黄老师 | 86-10-62753816 | lawbjdx@163.com |
信息管理系 | 吴老师 | 86-10-62751680 | shiyuwu@pku.edu.cn |
社会学系 | 周老师 | 86-10-62751676 | yt_zhou@pku.edu.cn |
政府管理学院(含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 赵老师 | 86-10-62751645 | 1806191052@pku.edu.cn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何老师 | 86-10-62751793 | bdmyhr@126.com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 李老师 | 86-10-62757086 | lixiaojiao@pku.edu.cn |
教育学院 | 葛老师 | 86-10-62751409 | clge@gse.pku.edu.cn |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 魏老师 | 86-10-62756478 | jgwei@ciefr.pku.edu.cn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王老师 | 86-10-62754683 | monica@pku.edu.cn |
体育教研部 | 亓老师 | 86-10-62760198 | gtyrlzybgs@pku.edu.cn |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 陈老师 | 86-10-62753881-803 | issschenmy@pku.edu.cn |
医学部 | |||
人事处 | 易老师 | 86-10-82801627 | yiming@bjmu.edu.cn |
基础医学院 | 陈老师 | 86-10-82801451 | jichuzp@bjmu.edu.cn |
药学院 | 王老师 | 86-10-82801502 | xunwang@bjmu.edu.cn |
公共卫生学院 | 陈老师 | 86-10-82801530 | gwrs@bjmu.edu.cn |
护理学院 | 周老师 | 86-10-82805358 | zhoujing@bjmu.edu.cn |
医学人文学院 | 丁老师 | 86-10-82802512 | dingluo@bjmu.edu.cn |
医学部直属单位 | 易老师 | 86-10-82801627 | yiming@bjmu.edu.cn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张老师 | 86-10-83572049 | lulilu@sina.com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朱老师 | 86-10-88325524 | pkuphhr@126.com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龚老师 | 86-10-82265234 | puh3_hr@bjmu.edu.cn |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赵老师 | 86-10-82195562 | kqzhaoyan@qq.com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刘老师 | 86-10-88196799 | jingjingliu1984@163.com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栾老师 | 86-10-82806169 | liuyuanzhaopin@126.com |
深圳研究生院 | |||
人事处 | 王老师 | 86-0755-26038329 | hr.sz@pku.edu.cn |
信息工程学院 | 卢老师 | 86-0755-26033263 | luzm@pkusz.edu.cn |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孟老师 | 86-0755-26035566 | mengfang@pku.edu.cn |
环境与能源学院 | 胡老师 | 86-0755-26035343 | huyh@pkusz.edu.cn |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 邱老师 | 86-0755-26033081 | qiuyuye@pku.edu.cn |
新材料学院 | 王老师 | 86-0755-26612204 | wangjm@pkusz.edu.cn |
汇丰商学院 | 邢老师 | 86-0755-26032160 | hr_faculty@phbs.pku.edu.cn |
国际法学院 | 王老师 | 86-0755-26703691 | hr@stl.pku.edu.cn |
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作为一个集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机构,北京大学与中国乃至世界的知识增进与创新相伴相随,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人才库、知识库、智力库。北京大学始终坚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秉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理念,着力优化人才政策和学术平台,促成优秀人才成才。
学科特色
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下,2023年1月,在ESI全部22个学科领域中,北京大学相关学科均已进入全球前1%,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2022年,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北京大学被先行赋予学科建设自主权,强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方向,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京大学自觉承担引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本、大力推进科学交叉、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持续加大对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在保持高水平自由探索的同时,注重支持开展应用牵引、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2022年7月6日,在4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北京大学6位教师受邀作报告;2022年9月,北京大学5位教师入选“科学探索奖”;2022年11月,北京大学4位教师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自2020年《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规划》出台以来,北大新工科谋篇布局,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迎接未来技术挑战为使命,新建6个学院5个实体研究机构,以大魄力和大格局,将新工科建设送上快车道;学校将2022年定为“数字与人文年”, 以“数字与人文”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式和新的研究领域;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优化创新体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北大的学术与科研,连接人文与科学,连接世界与中国,连接过去与未来。
新鲜的血液,深邃的思想正在这片美丽的园子中碰撞,做着“对中国有意义”的真学问。
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作为全国莘莘学子最为向往的高等学府,北大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而聚全国优秀学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本科教学方针,构建多层次、个性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课程体系,让众多优秀青年学子在这里开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学校拥有一支世界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卓越教学。2022年,学校38项教学成果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及获特等奖数量位居北京市高校第一;9名教师当选北京市优秀教师,8名教师、4个团队获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及导师团队称号,7名教师当选北京市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名师,6门课程、5项教材课件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学校教师不断在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培养体系,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拔尖计划2.0”,培养了一大批站在科学研究最前沿的青年学者。在这里,每年北大学子拥有参加500多个海外交流项目的机会,有近600个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得到立项支持,同时学校积极实施“全球视野·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推动一大批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打开新的视野,全力投入学术事业。
师资人才制度
北京大学坚持面向世界一流标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团队建设,打造创新人才汇聚新高地。北京大学当前有全职教师3600余人,有1000余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重要人才项目,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10余位教师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院士等荣誉,教师学术成就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认可。
学校已全面实施以教研系列Tenure-Track制度为核心的教师聘用制度,教研系列职位由预聘职位和长聘职位组成,包括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教授(Full Professor)。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博雅人才体系,通过聘任博雅讲席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博雅青年学者,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学术人才的支持和激励。
此外,北京大学设置了教学系列职位,主要承担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工作任务;设置了研究技术系列职位,主要支撑面向科技前沿的重大基础研究和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应用研究工作。设置了专职研究岗位,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科研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队伍结构。2021年,北京大学发布了《北京大学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措施》,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广大教师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交流合作
北京大学已与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高等教育强国的顶尖研究性大学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北京大学常年承办北京论坛等国家级国际性大型活动,并主办或承办世界哲学大会、国际文化节,中美、中法、中英、中日、中俄人文交流活动,每年举行数百场国际性学术会议和文化活动,邀请元首政要、大学校长、诺奖得主、顶尖学者、中外大使、行业领袖等在内的国际各领域重要人士造访北大。2022年,北京大学迎来了新中国北大来华留学教育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70年来,累计有195个国家的11万人次的留学生到北大求学问道、成长成才,又以“北大人”的身份奔赴世界各地,成为各界栋梁。
在不断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的同时,北京大学外联高校、政府、研究院、企业,打造“学术链+创新链+产业链”充分融合、创新资源充分汇聚的创新生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依托新工科领域及异地科研机构,聚焦“1-N”创新,持续推动校企合作;积极进行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建设,促进“N-∞”的技术转化放大。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北京大学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国引才,为国育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岁月如歌
历久弥新
咫尺三月
春迎新燕
2023北大诚邀你一起
奔赴未来!
原文出处:
https://hr.pku.edu.cn/rczp/js/jxkyry/149f9d86a3ed4131bf5820e287fdf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