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康复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校现有32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校康养学科群是顺应大健康时代发展成立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目前拥有中医养生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学五个研究方向。其中中医养生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方向分属中医养生学院建设,中医康复学和康复治疗学方向分属针灸推拿学院建设,运动康复学方向分属体育健康学院建设。学校医工交叉学科群以服务国家和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医工交叉为引擎,立足中医药背景特色,聚焦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生物医药领域医工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举措。学科主要依托药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建设。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检测与传感、天然产物工程、特色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医药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助推贵州康养等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现公开招聘贵州中医药大学康养学科群、医工交叉学科群学科带头人,热忱欢迎四海英才加盟我校。
二、应聘条件(一)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全局观念,有良好的品行修养;(二)具有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中医养生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医药工程专业背景和研究经历。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表现优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有博士学历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50岁;(三)能全职来校工作,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能胜任学科带头人岗位职责。其中,康养学科群学科带头人需能够带领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中医养生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5个方向的学术团队实现建设目标;医工交叉学科群学科带头人需能够带领医学信息、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医药工程等4个方向的学术团队实现建设目标。
三、岗位职责(一)积极推动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创新团队在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水平;(二)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三)积极组织本学科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四)培养年轻骨干教师,讲授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
四、应聘办法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可于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名,报名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学科带头人岗位应聘表;(二)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三)主要研究成果复印件或证明材料;(四)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五)其他可证明个人资历、能力的材料。经资格审查后,学校对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按照相关程序开展考核、考察等工作。学校根据考核、考察等情况,研究确定聘任人选。
五、待遇说明1.受聘人员待遇面议;2.符合相关条件者可聘为相关学院院长。
六、联系方式联系人:张老师罗老师联系电话:0851-88233060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贵州中医药大学人事处(邮编:550025)邮箱:gzyrsc@gzy.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