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将博士后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全局中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持续推动博士后队伍规模倍增、质量倍增、效能倍增。为更好打造学校青年人才队伍,赋能学校“双一流”建设,北京理工大学诚邀海内外青年博士加盟博士后队伍,共谋发展,共铸辉煌!
01团队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6名,研究生40余名,主要围绕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问题开展复杂流动机理、湍流/转捩建模、CFD软件研发、多物理场耦合效应、高超声速气动热与热防护技术开展相关研究,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团队与国内行业总体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参与多个国家重大型号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与力热环境数值仿真工作,科研经费充足。
02团队带头人简介
雷娟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飞行器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复杂流动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重大基础研究、装备预研共用技术等项目几十项;负责完成了多个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工作,解决了飞行器研制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多个创新性的气动方案。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获兵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赵瑞,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高超声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流动控制与热管理分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高超声速复杂流动数值模拟、转捩与湍流、脉动压力环境与气动噪声分析、气动热与热防护技术等方面。先后主持或参与重大基础研究、基础加强、航天科工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用航天等研究课题。目前已在《AIAA Journal》《Progressin Aerospace Sciences》《Physical Review Applied》《航空学报》等国内外顶级航空航天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3部专著。担任《气动研究与试验》《空天技术》《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青年编委、北京市科技委员会专家、中国兵器工业导航与控制研究所某型号弹气动专家组成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探月三期再入返回任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巡视器研制”气动专家组成员,荣获国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先进个人,航空学会科技发明二等奖。
03招聘方向及人数
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弹箭气动优化设计、高超声速热防护技术等方向;1-2人。
04应聘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2.获博士学位3年内,或近期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立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0周岁;
4.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5.具有航空航天、力学等学科基础和背景;
6.具有良好的科研项目工作经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
7.有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够独立撰写全英文论文或报告,并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8.符合国家和学校招聘博士后的有关要求。
05岗位及待遇
1.特立博士后: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进行拔尖人才培养,基本年薪30万元起;
2.团队岗博士后: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好的青年人才,培养团队青年骨干,基本年薪20万元起;
3.科研岗博后:主要面向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为团队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年薪10万元起;
4.根据有关政策,协助办理在京落户等,出站后,在满足学校相关规定和标准基础上,可聘任至相应岗位。













姑苏创新创业...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医学...
广西大学经济...
苏州大学纺织...
宁波工程学院...